二氯吡啶酸残留时间长,应用时需小心
来源:http://www.xxdjgm.com/news/67.html 发布时间:2022-12-12 点击:2007
二氯吡啶酸的缺陷
1、残留期较长
二氯吡啶酸的较大缺陷,则是其超长的残留期,这点从该除草剂登记的数量上就可以看出,二氯吡啶酸登记,虽然从2013年出现井喷之趋势,且在2015年出现一次小高峰,但2015年至今登记的此类产品,却少之又少,且缺少相关复配产品。
这是因为,二氯吡啶酸若定位于非耕田除草,杀草谱过窄,只对菊科、豆科、茄科及藜科部分杂草效果好,离开农田,二氯吡啶酸优势全无。
而田间除草,适用的作物又相对较窄,除了玉米、小麦、油菜及部分中药材田,其它作物均较为敏感,这就限制了二氯吡啶酸的市场空间。
加上二氯吡啶酸在土壤内降解较慢(敏感作物残效期可达1年以上),施药后种植敏感作物,土壤内的二氯吡啶酸残留,依然会对下茬作物产生较大伤害。
如使用过二氯吡啶酸的田块,第二年种植辣椒,辣椒植株会出现生长停滞、叶片扭曲等类似病毒病症状,为农业生产造成了较大困扰。
2、药害具有迷惑性
有位中药材白术种植户,田间刺儿菜较多,农资店老板推荐他用二氯吡啶酸防治,并嘱咐定点施药,不要让药液接触中药材白术。
该农户更是万分小心,为避免误伤白术,采取了高浓度涂抹的方式,结果还是出现了严重药害。
这是由二氯吡啶酸易挥发的特点导致,施药后的二氯吡啶酸,可通过茎叶和土壤的挥发,通过空气传导作用,危害附近的非靶标作物,而白术和刺儿菜同属于菊科作物,同样对二氯吡啶酸敏感。
于是,就出现了低浓度状态下,可致白术植株无序生长或细胞分裂紊乱,出现纤细扭曲、蔓生等非正常生长现象;高浓度状态下,可直接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生长,导致死亡。
之所以说二氯吡啶酸是个“炸雷”,主要是由超长的残留期、较为严格的定点作物应用及施药时期的把控(如刺儿菜植株较小时,施药效果不明显)有关。
农民朋友过于迷信其对刺儿菜的******防效,却忽视了诸多禁忌,从而导致了较为严重的药害发生,还不清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。
因此,对于二氯吡啶酸的田间应用,虽然技术条件已经相对成熟,但大家依然不能掉以轻心,以防产生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。
- 上一篇:二氯吡啶酸的优势是什么?
- 下一篇:二氯吡啶酸在农作物种植中的作用